第六十一章一箭三雕(1 / 1)
p谢泠觉得,不是他疯了,就一定是他二兄疯了。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十数县中上万的百姓身受决堤大灾之苦,可二兄却说此事乃是人祸?
谢泠下意识便觉得此话不足为信。
可是那位会稽郡守他也是知道的——他大嫂和二嫂皆出身会稽士族,大嫂出自孔门,二嫂出自魏氏,会稽四姓之中,他两位嫂嫂的母家就占了两个。
而这位会稽郡守,就是与他二嫂同门不同宗的会稽魏氏族中子弟。
谢潜看着他脸上的神情又难以置信渐渐转为震惊,便深吸了一口气,等这口气憋住到顶点时,再长叹一声,一口气舒缓而出,整个人是通体舒畅的。
“这件事,只怕我们是歪打正着了。”
谢泠抿chún,侧目看过去。
这话还要从昨日王家宴会上说起了。
彼时缪云来回话,说是五娘受了惊吓。
然则他与二兄都知道,五娘是个绝不吃哑巴亏的人,她跟王宜闹的那一出,他虽没有亲眼见得,可二兄低语几句,他便也心中有数了。
事情看似了结,可五娘断不会就这样轻易地放过王宜。
是以缪云回了话时,在众人纷纷耳语惊诧之余,二兄便低声叮嘱了他悄悄的离席入宫去。
两浙决堤的事情,他跟二兄是在去赴宴的前一天就得了信的,之所以还没报到御前去,一则是还没来得及,二则二兄很是有意的压了下来——现而今想来,只怕那个时候二兄就已经起了疑心,觉着这场灾是人祸了。
二兄的意思,便是要他立时入宫,将此事回禀陛下知晓。
事关要紧,上万的百姓受苦,陛下彻查之余,势必要即刻召他们入宫议事,还要命人再去传琅琊郡公这一干老臣,自然了,陈郡一封书信,也是少不了要送到他们阿耶手中的。
二兄本来是为着顺势打断王家的这个宴,哪怕是五娘真的闹了不像话的事,借着宫中传召,也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没想到啊
当时他们几个立于殿中,年岁稍长的便也只有颍川郡王一个,陛下并没有似他们所想的那般——陛下既没有召琅琊郡公,也没有立刻书信送往陈郡。
宇文郅是个自恃金贵的人,他一向很自持,这种往灾县去赈灾安抚民心的事情,很有可能出力不讨好,他当然不会请旨前往。
宇文舒嘛人前人后都是不问朝政的,就更指望不上他了。
宇文聪会站出来主动请缨,这是出乎他与二兄意料之外的
谢泠突然想起来他二兄昨日说的那句话——你怎么知道,宇文聪此番不是为了避开指使桓廷之上书参奏谢氏的事呢?
是啊,宇文聪如果真是老谋深算的,那他此去两浙,一则在陛下面前留了好印象,二则要真是他指使桓廷之,他这一走,就完全避开了这个嫌疑,三则
“二兄,”谢泠眼皮突突的跳,面色不佳的看着谢潜,将他心底的那个可怕的想法,说了出来,“如果两浙决堤是人为,宇文聪这么急着要去赈灾会是他吗?”
“说说你的想法。”谢潜眉心一挑,倒没有急着回谢泠的话。
他左手抬了抬,正好抚摸在谢笠那封书信的边缘处,来回的摩梭了一阵,收回目光,也不再看谢泠。
谢泠做了一副沉思状,诚然,他也的确沉思了许久。
这次宇文聪跳的这么快,实在不像是他的作风。
谢泠还疑惑了一阵的,可谢拂的事情再一出,他哪里还顾得上猜疑宇文聪呢?
眼下这么个情形,再去回想宇文聪所作所为他就太可疑了。
“圣人三子之中,最锋芒毕露的是宇文郅,最深藏不露的是宇文舒,要说宇文聪嘛好美色,好音律,看起来颇有几分不学无术的样子,可要真的算下去,他照样有城府,也照样有自己的算计。”谢泠左臂手肘撑在身侧的紫檀木圆桌上,托着脑袋看谢潜,“阿耶他们是长辈,就不算在一起比较了。只说我们这些人,他老成不过二兄和庾子睿,实干不如王岐,才思敏捷怕又不如荀况可就是这么个人,他在建康城中照样活的可谓风生水起,如果说仅仅凭着他是圣人第二子,二兄觉得,说得通吗?”
谢潜摩梭着书信边缘的手顿住,盯着谢泠看了许久之后,轻微的摇了一下头。
建康城中不乏龙章凤姿之辈,这里的郎君们,甚至是女郎们,大多才情过人,心智更是过人。
宇文聪要真是个没能耐的人,怎么可能游走建康士族子弟之中而不费吹灰之力呢?
如此想来,这个人,实则城府极深呐
“你是想说,宇文聪其实很会把自己的锋芒藏起来?只是他不像宇文舒,偏又做了另一副样子来伪装自己,是不是?”谢潜反手摸了摸下巴,眼神明显有些发虚,他似乎是在看谢泠,可认真打量时,他所看的又不是谢泠那里。
谢泠瞧不出他神色,也看不懂他眼底的虚无,点了一回头,发觉他果真不是在看自己时,就嗯了一声算作回应,而后才又道:“他做了一半真,一半假,喜好音律又贪图美色大概是真,可以往有什么能出风头的c能建功立业的,他都躲了,这就是另一半的假。”
听到这里,谢潜哪里还听不出来呢。
他目光稍稍有了焦点,那一点正好落在谢泠的一双眼睛处:“所以你怀疑会稽郡守口中所说的实为人祸,祸起宇文聪?他这么急着要赶往两浙去赈灾,丝毫不害怕会得罪人,实则是急着去销毁证据,将来好让上京以为,两浙决堤就是天灾,且他这位二王殿下,为此次赈灾出了大力,陛下一定会记着他的功劳,来日封赏,必定有他的头一份。”
“是,而且二兄说了,桓廷之的参奏,也很可能与他有关,”谢泠吞了吞口水,正视着谢潜,与他四目相对,“那他其实就不是为了躲出去,是借着这件事情,一箭三雕。一则销毁证据,二则身傍有功,三则可让陛下不再追究桓廷之一事!”/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