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章 日讲(1 / 1)

加入书签

热门推荐:

朱由检钦定逆案,将魏忠贤最忠实的爪牙"五虎","五彪"全部判处斩刑,并且现场将三法司负责人锁拿问罪,拉开了对阉党分子总清算的序幕

三天之内,孙承宗,袁可立和王在晋三位老臣也陆续赶到京师此时全国各地已经掀起了一个弹劾阉党分子的高朝,因为魏忠贤党羽众多,除了五虎五彪之外,尚有"十狗","十孩儿","四十孙"等,在朝中做官的加起来至少也有二三百人

首当其冲的是吏部尚书周应秋,此人位居"十狗"之首,居然是凭着一手烤猪蹄的好厨艺讨得魏忠贤的欢心,从微末小官直升为左都御史,又坐到了"吏部天官"的重要位置上,故有"煨蹄总宪"之谑称

周应秋在天桥亲见朱由检的雷霆手段,这时再害怕,进而提出辞官,已经来不及了朱由检先顺势将他免职,由孙承宗接任吏部尚书,进而将周应秋下狱,严查其行贿受贿等罪

而兵部尚书一职自从崔呈秀死后一直空缺,朱由检也顺理成章地把袁可立放到了这个位置上因为他遍观守边诸臣,将孙承宗,王在晋,袁崇焕等人全算在内,没有一个让他满意的只有袁可立,能够巧妙地利用皮岛的地理优势牵制后金的后方,还成功策反刘兴祚,可谓有勇有谋,战略和战术上均有独到之处

至于王在晋,朱由检让他出任户部尚书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因为王在晋深知边事,曾出任总理户,兵,工三部侍郎,不但对辽东敌我双方的综合实力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也熟悉各种相关事务虽然朱由检对他和孙承宗的平辽方略都不大赞成,但自己拟定大计之后,让王在晋去执行,以他的能力,绝对不会出什么岔子

六部按照重要性排序为吏,户,礼,兵,刑,工,现在六部之中已有四部换了尚书,只有礼部尚书来宗道未换,工部尚书暂时空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崇祯皇帝刷新吏治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其实按照明代的规矩,某一部要新任命尚书,须先由阁臣,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及各地督抚提名,然后经商议推出一个人选,这就叫"廷推"廷推之后,皇帝要做的只是正式任命或是否决而已

现在情况特殊,朝中重臣很多都是阉党,首辅黄立极又被罢免,其余阁臣泥菩萨过河,自身尚且难保,哪有什么心思推举六部尚书人选因此孙承宗,袁可立,王在晋,乔允升这四人都相当于是未经廷推,由皇帝直接任命的,这也是朱由检对旧秩序的一次成功挑战

不过朱由检也知道,这次挑战成功有其特殊性,除了自己以雷霆手段剪除阉党,在朝廷中初步竖立起了权威以外,也和孙承宗等人都是老资格的官员,威望甚高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自己任命其他人,比如孙传庭或杨嗣昌,那就会激起很大反对了饭还是要一口一口吃,所以朱由检也暂时到此为止,剩下的阉党分子去职后留下的空缺,还是由廷推方法产生

不过对于最受瞩目,掌握票拟大权的内阁,朱由检一直不做任何表态现在曙来,张瑞图和李国普这三个阁臣处境极为尴尬,一方面他们过去与阉党过从甚密,现在弹劾他们的奏章已是铺天盖地;另一方面,朱由检却既不说撤换,也不扶任何一人出任首辅,让这三人心中惊疑不定,也只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现在丧礼结束,逆案已定,朝廷也算重新回到了正轨除了每天的早朝以外,还有一件事也要马上恢复,那就是"日讲"尤其是孙承宗,来宗道,王在晋,袁可立等人,都是当世大儒,更主张崇祯应早开日讲,以正君心,促圣德,明经通史

朱由检欣然同意,不过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首先,他要求第一次日讲要阁臣,六部尚书侍郎集体参加,国子监也要派出监生陪听其次,他特别提出,要不久前被阉党罢去官职的徐光启出席

对于第一条,孙承宗等人当然非常高兴,认为此举正体现了皇帝对日讲的重视要知道有明一朝,勤政的皇帝少,懒政的皇帝多,好学的皇帝就更是寥若晨星

这"日讲"又称"经筵",本应每月三次大讲,每天都要小讲;但自正德,嘉靖时起,皇帝多以天气不好或是龙体欠安为由推脱不出席到了天启时,这位木匠皇帝更是加起来也没出席过十次,让孙承宗,袁可立等帝师也无可奈何现在崇祯一改此风,这些饱学儒士自是求之不得

不过对于徐光启,孙承宗等人却颇不以为然,因为谁都知道徐光启是天主教徒,这在当时可绝对是离经叛道的行为但皇帝提出来了,大臣们也不愿因为徐光启一个人而影响日讲尽快恢复,便奏称徐光启去职回乡,他是松江人氏,去松江召他来京也需要时日,不如先行开讲,等徐光启来了再让他出席

朱由检却狡黠地一笑道:"徐光启今日已经抵京准备一下,明天就开讲吧!"

大臣们都搞不清崇祯是怎么把徐光启找回来的,不过按照规矩,"经筵"应由礼部尚书来宗道主讲,阁臣及其他尚书补充,徐光启来不来也没多大区别因此众臣还是各自回府精心准备,尤其是来宗道,他过去和魏忠贤关系也[,!]不差,现在居然还没丢官,自是不免庆幸,打算明天在日讲上好好表现一番,以获取崇祯的认可

第二天早朝结束后,朱由检移驾文昭阁,出席登基以后的第一次日讲

文昭阁位于皇极殿前广场东侧,坐东朝西,亦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向为讲经之所朱由检从文昭阁的位置上判断出,在历史上,这座楼到了清朝就改名为"体仁阁"了不过就像三大殿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让满清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一样,朱由检认为还是原来的名字更好一些

君臣各自落座后,来宗道自信满满地开讲准备好的题目今天他讲的是《诗经小雅北山》,这也是他特意为奉承朱由检而挑选的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刚讲了开头几句,朱由检却笑吟吟地打断来宗道:"且慢你说这溥天之下莫非王土,那天下到底有多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