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组建秦兵(1 / 1)
热门推荐:
秦王府的议事厅体量颇大,足可容纳百余人同时与会,然而此时也是尚未完工四面墙砌好了,房梁和椽子也架上了,但瓦片还没来得及铺设
因此就在蓝天白云的见证之下,一场与会人员堪称高规格的秘密会议,就这样因陋就简地进行了
会议的发起人和核心人物,自然是秦王朱由检与会成员还包括:两位皇室成员,秦王妃蕊儿和骊山郡主朱存棋;外宾,也是朝鲜王室成员,妙香翁主李贞妍;朝廷命官,泾阳县令孙传庭;辞官将领,原登州卫参将戚美凤;特勤处的燕凌,解胜;民团的团练,头目解勇,李定国,李来亨
这些与会人员,就是朱由检现在的核心班底至于秦王卫指挥使林佑坤,尽管对自己也忠心耿耿,但他毕竟是皇帝派在自己身边的人,有些事情还是不要让他知道为妙因此朱由检一直让他负责外围的侦察工作,此次秘密会议也没有通知他参加
会场内的气氛庄严肃穆,这也是朱由检第一次召集的正式会议大家都知道秦王有重要的事情宣布,心中充满了紧张和期盼
朱由检首先慷慨陈词:"咱们闲言少叙,直奔主题不客气地说,如今我大明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内有阉贼当道,流贼纷起,外有凶敌入侵,列强环伺再加上天灾频仍,民生凋敝,若朝廷和全体臣民仍是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大明就有亡国的危险!"
众人听罢,皆是面面相觑,心头剧震朱由检说的这些情况,他们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但因都是局中人,当然不可能像朱由检一样看得那么透彻,尤其是不曾想过大明会有亡国的危险
可细品朱由检的发言,又不得不承认,上述任意一种情形,均是亡国之兆而这些情形叠加在一起,简直已成了必亡之局!
朱由检见众人耸然动容,便接口说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本王虽只是一介藩王,但不忍见天下生灵涂炭,更不忍坐视中华民族滑向灭种的深渊而当前种种困局,皆因阉贼乱政而起因此本王决计清君侧,铲除魏忠贤这颗毒瘤!"
其实像蕊儿,孙传庭等人,早已了解朱由检的抱负,倒还不十分惊奇;而朱存棋,李贞妍和戚美凤却是大吃一惊因为她们深知魏忠贤权势滔天,可以说代皇帝掌控天下,要将他扳倒谈何容易
但见朱由检说得斩钉截铁,她们也不禁大为敬服朱存棋率先起身表态道:"阉贼窃据朝纲,任用奸佞,残害忠良,就连王室成员都不放在眼里似此等逆贼,早该铲除!"
李贞妍也道:"就凭他屡屡刺杀秦王,也是罪不容诛!"
戚美凤也忿忿地道:"一将无能,累死全军前方将士流血流汗,魏忠贤却在后方争权夺利,克扣粮饷,不将他除了,辽东难免沦于敌手!"
燕凌和李定国都是热血男儿,当然也发自内心地拥护朱由检的决定至于解胜,解勇,李来亨等人,则根本不知道魏忠贤是谁,反正只要殿下说要除掉的人,那就必须得除掉,因此也是举双手赞成
而蕊儿和孙传庭,更是朱由检的最坚定支持者
朱由检见大家很快统一了认识,心中也是一阵欣喜,却是尽量不动声色地道:"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魏忠贤蒙蔽圣上,掌握批红之权,再加上势力遍及全国,党羽众多,端的难以急除而本王却局促在一个小小的秦王庄,兵少将寡,钱粮捉襟见肘,若骤然兴兵讨逆,肯定讨不了好果子吃"
朱由检说完这段话,其他人倒还不觉得怎么,孙传庭熟知兵法,戚美凤和李定国均是领兵作战的将领,却均是低头深思,似有所悟过了半晌,孙传庭才惊叹道:"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殿下此言,真令人顿开茅塞!"
朱由检老脸一红,心想这可是老人家的至理名言,自己只不过活学活用而已他忙咳嗽两声道:"近日魏忠贤又派人刺杀本王,虽未得手,也说明阉贼亡我之心不死有道是‘防御是最好的进攻’,本王现在首先要保全自己,低调行事,才能避免被魏忠贤抓住可乘之机因此今后却要劳烦各位,为本王分担一些事务"
众人皆轰然应道:"但凭殿下吩咐!"
"首先,要清君侧就必须得有军队"朱由检好不容易忍住了没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顿了一顿才道,"秦王卫鱼龙混杂,不堪大用,因此本王才组建民团但民团毕竟只是民间组织,名不正言不顺,还容易引起阉贼的注意所以本王决定,由孙大人牵头募兵,以民团为班底,组建一支正规军!"
孙传庭忙起身道:"殿下之言甚是眼下流贼纷起,卫所军户名存实亡,朝廷根本无兵可用,因此也不禁各地官员自行募兵下官以县令名义募兵,不但名正言顺,还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与粮饷不过各地所募之兵皆有名号,这支军队以何为名,还请殿下赐示"
朱由检微微一笑道:"本王封号‘秦王’,我们又是在三秦之地,不如叫‘秦兵’吧!"
"殿下这个名字取得好!"孙传庭不由得高声赞叹道,"昔日强秦横[,!]扫,今日殿下这支秦兵,也一样能无往不胜!"
众人也都觉得这名字既简捷又响亮,纷纷附和
朱由检却是另外一层心思其实他知道,历史上的孙传庭确曾组建了一支"秦兵",自己不过又是拿来主义而已但稍有不同的是,他已经点明这支部队是因自己的封号而得名,那么军中的最高统帅自然只能是他朱由检
在历史上,明末天下大乱,很多带兵的将领拥兵自重,根本不听朝廷指挥,也间接导致了大明的亡国而有了这支永远忠于自己的部队,他才有可能纵横捭阖,决胜天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