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8(1 / 1)

加入书签

然又出现了一队人马,看样子,竟也有两三万之多。

这是从哪冒出来的?看他们前来的方向……红安?他们怎么会这么快将红安的守军调往这里?

连允回过头来,看着不远处已经开到一半的城门,突然皱眉瞪大了双眼。

难道……这才是秦桑的目的?

连允此时才真正感受到了恐慌,他回头看着不远处逼近的两路敌军,心如死灰。

是了,秦桑这一盘棋中最大的陷阱不是骊遥,不是九霄盛宴,而是,祁水城门。

连允眼看着那城门缓缓打开,脑海中顿时将这一战的所有断点连接到了一起。

秦桑,他设了一盘巧棋,这盘棋,从红安就已经开始了。

自打秦川大军从红安城出发时,就不是奔着骊遥而去,他们从始至终,都只是想引自己出城。

他们布置好九霄盛宴之后,故意在通往骊遥的山下驻扎,让自己以为他们要攻打骊遥。待自己率军出城追截时,为了使自己不起疑心,假意继续向骊遥行军,却暗中回身,到山下埋伏。

当自己率大军踏入九霄盛宴,混乱不堪时,他们便一把火将山林围住,只留下唯一的一个出口。

而那个出口,便是撤往祁水的方向。

残军退到了祁水,早已布置好的红安援军便与他们的主力成犄角之势,夹城而攻。

见到南渊败军退来祁水,毫不知情的守城兵士必会开城相迎,这时,他们便可顺势追杀,攻入祁水。

即便连允立刻下令封锁城门,他们没能攻入祁水,这城中仅剩的三万人马,也会被困于城中,既无粮草,也无援军,只能坐以待毙。

若是还在前日,自己坐拥近十万人马,那时秦桑断不敢肆意围城,断其粮道。因为自己只要率大军突围,就能与他正面交锋,从人数上,就已大占上风。

可现在,自己身后这不到万人的残军,加上城中的三万兵马,再想突围,就再也没那么大的胜算了。

难怪,难怪传说中滴水不漏的九霄盛宴会这么轻易的让自己找到出路。

连允惨淡的笑了一下,自己终究,还是着了他的道。

此时,仿佛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连允深深吸了口气,闭上了眼睛。纵使自己思虑再全,计谋再多,也已无处施展。

但是,不,还不到要放弃的时候。

连允睁开双眼,看着不远处大开的城门,心中却变得异常坚定。

十多年前,在未遇到师父之前,自己不过只是一个在乱世中颠沛流离的孤儿。烽烟战火,朝不保夕,都早已成了习惯。

是师父给了自己如父亲般的庇护,也是师父,给了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给了自己这建功立业的机会。

哪怕是为了师父,无论如何,不到最后一刻,自己绝不能放弃。

正文第四十二章连允弃城,小九失踪

策马奔入祁水城后,连允没有多停留一秒,便即刻下令关闭城门,召集所有兵士,从城后撤往骊遥。

所有刚刚以为终于获得了庇护的残军皆是呆立在了原地,他们不知为何刚刚回城,却又要弃城而去。

但他们未敢有丝毫耽搁,便立即听命撤离。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眼前的这位连将军,从不会随意下达任何命令。他既然会这样决定,就一定有他的道理。

直到大军从城后撤出祁水的那一刻,木十六才突然明白,连允为何会下这样的命令。

从城门开启的那一刻起,祁水,就已经守不住了。与其与秦川大军拼个玉石俱焚,到最后片甲不留,倒不如壮士断腕,舍城而去。

连允能做的,只有保全这最后的几万人马,他日再做图谋。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木十六深深望着连允那坚毅的侧脸,紧紧跟随着他的脚步。他从来,都未曾怀疑过眼前之人,也从来,未见眼前之人,有过一蹶不振的时候。

只要有他在,一切,都还有希望起死回生。

南渊兵马迎着黎明的曙光飞驰而去,留下了祁水这座“空城”,在朝阳里沉寂。

【祁水城中】

刚刚以攻城器械撞开的城门就那样清冷的大开着,秦桑一行人骑在马上,止住了步伐。

“他们就这么走了?”秦桑皱着眉呢喃着,眼中还带着些难以置信,呆呆的看着这城中荒凉的街道。

此时,已有城中沿街的百姓悄悄打开了自家的屋门,看了一眼,又慌忙合上。

秦桑知道,这城中百姓,能走的,都走的差不多了。他们大多成了流民,辗转到何处,便在何处落脚。还能留在这城中的,要么是家中有老小,不便远行,要么,便是真的眷恋这片土地。

无论如何,如今秦川已经将这祁水夺了回来,只需好好整顿一些时日,这整座城,便会恢复往日的生机。

“连允还是有几分智谋的。”萧何也看着前方,却是忽然接上了这么一句。

秦桑点了点头,她明白萧何的意思。

若是连允进城之后直接留下,关闭城门,那才真成了瓮中之鳖。秦桑只需将大军驻于城外,围好各处出口,他们无法出城求援,又断了粮草,便是插翅难逃。

可连允没有这么做,他带着仅剩的几万人马弃城而逃,看似没有什么骨气,却是思虑周全。

他们只有退回到骊遥,才算将这盘棋下活了过来。骊遥以南,加上骊遥在内,南渊在秦川境内还占着九座城池,这九座城一线相连,他退到了骊遥,便是退回了这一条线上。军械、粮草、援军,都可从这条线运送到骊遥城内。

秦桑正想着这些,萧何却是回过身,目光在大军中搜寻了许久,皱起了眉头:“你们可看见小九了?”

秦桑闻言一惊,回想起从山下追击开始,便一直没有看见小九的身影,当时只顾着率军追敌,竟未顾及到小九的安危。秦桑心中内疚万分,慌忙勒马回身道:“我回去找他。”

说着,便扬起了马鞭。

“等等。”应清拉住了秦桑举起马鞭的手,转头对萧何道:“你们一起去,再带上一些人,也方便分头寻找。”

“好。”萧何点了点头,立刻转头点了些人马随行。

应清看着两人,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