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86(1 / 1)
家歇息几天,然而,翌日早朝就进宫了,见到太子便问康熙的态度。
“那个钮钴禄氏也算做一件好事。”太子道,“她弄的那个东西比军中的还厉害。方子是用洋文写的,汗阿玛很清楚你不懂洋文,没往你身上想。”
胤一晚上没睡好,放心下来就跟太子说:“待会儿汗阿玛过来,你跟他说我身子不舒服,回府歇着去了。”
“去吧。”太子见他眼底乌青,拍拍他的肩膀,“别多想。”
申时左右,胤正在用迟来的午饭,乾清宫跑腿太监来了,康熙请他过去一趟。
胤心中纳闷,他太子二哥忘了说?可是到了乾清宫,太子也在,胤下意识看向他,又出什么事了?
“胤,是朕找你。”康熙道,“朕听你跟胤说,南边那些国家和小岛都被洋人占了?”
胤点了点头:“是呀。好多年前就被洋人霸占了。皇玛法在时南边岛上的王还向皇玛法呈献燕窝等物,后来没了,正是因为那边的王成了阶下囚。”
“除了这个你还知道什么?”康熙问。
胤:“没了。这事也是儿臣听他们说几句猜到的。汗阿玛,怎么了?”
“孤使人问过你二嫂庄子上的洋人,他们说百年前英吉利侵入当时的莫卧儿国,建立个东印度公司,如今整个国家都成了洋人的地方,莫卧儿国也成了英吉利的附属国。”太子道,“孤就在想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洋人来咱们大清,他们是不是盯上咱们了。”
胤张口结舌:“不会吧?”
“看到来咱们大清的洋人,在汗阿玛面前很是谦卑,是不太像。”太子道,“可是,若不是汗阿玛跟孤说起这事,孤使人去打听,也不敢相信那些洋人在外面如此嚣张。”
胤忍不住舔了舔有些干的嘴唇:“那,汗阿玛怎么打算的?”
“朕没想好。”康熙道,“快过年了,在海上讨生活的八旗子弟都该回来了。你去跟他们说,年后从福州那边找几个洋人同他们一起去南洋打听打听,英吉利人是在那边做生意,还是把那边的人当成奴隶。”
胤拱手道:“儿臣谨记。”
“没事了。”康熙摆摆手,示意胤退下。
太子跟着胤出去,就冲胤使个眼色,哥俩到本殿。
胤就问:“二哥还有吩咐?”
“陕北百姓迁到蒙古不是长久之计。”太子道,“百姓走了,田地无人打理,只会越来越荒。你和十三弟这次在那边呆好些天,对那边比较了解,有想过怎么处置那边的地?”
胤被问懵了:“没有。太子二哥有办法?”
“孤只想到地不能荒废。”太子道,“年后把晋北的百姓迁到漠北,那边也会有很大一片荒地,你年后过去多留意,必要时也问问当地百姓。”
胤点头:“我记下了。还有吗?”
“暂时没了。”太子道,“府上的事你别难受,孤跟汗阿玛说了,年后内务府出人把你的院子重新修葺一番。”
胤:“谢谢二哥。”
太子盯着从康熙那边要来的中原地图看好一会儿,才起身去后面毓庆宫。
东次间里烧着火炉,太子进去就把斗篷拿掉,看了一眼正在学女红的弘暖和弘晗,就把石舜华手里的书抽走。
“怎么了?”石舜华起身拿掉他的帽子,“汗阿玛训你了?”
太子:“不是。咦,你看的什么?”
“额娘说是一个叫徐霞客的写的游记。”弘暖放下针,揉揉眼睛。
太子见状:“你俩歇会儿,会用针线就行了,又用不着你俩做衣纳鞋。怎么想起来看这个?”
“你前天夜里做梦,念叨着陕北晋北的事。”石舜华道,“我一夜被你吵醒两三次,才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法子。”
太子:“那边干旱少雨,高土黄沙,碱卤难耕,这上面即便记载,也不会写如何改良那边的田地,你看这个也没用。”
“假如蒙古是俄人的地儿,晋北的百姓无处可去,就只能在家等死了。”石舜华思索道,“我觉得老天爷不会这么做。如今穷也只是暂时,是咱们没有找到助百姓脱贫的法子。”
太子:“你觉得有老天爷?那请问老天爷,你想到法子了吗?”
“别嘲讽我。”石舜华道,“我只是觉得天无绝人之路。至于法子,我不是正在找么。”看了一眼他手里的书。
太子:“这可不是你开杂货店,找到稀奇古怪,别人没有的货物就能赚钱。此事得交给懂农事的官吏。”
“爷交代下去了?”石舜华问。
太子往炕上一趴:“给孤捶捶肩,孤就告诉你。”
“不用你说,我知道了。”石舜华嘴上这样说,依然跪坐在太子身边,给他揉肩捏背,“汗阿玛不同意?”
太子:“年底了,满朝文武等着过年,即便交代下去,他们也没心思做。年后再说。”
康熙四十四年,正月初六下午,太子去乾清宫,没容他跟康熙提关中的事,康熙就先跟太子说,他打算南巡。
太子险些被他爹给呛着,以前南巡会提前准备,这次居然这么突然:“儿臣也去?”
“你留在京师。”太子上次在德州生病可把康熙吓得不轻,如今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朕带弘过去。”
太子:“弘晏和弘曜不去?”
康熙想说不,到了嘴边又想到只带弘,文武百官又该琢磨他打算立弘为太孙:“他俩也去。老大、老三,十五和十六跟朕一块去。”
“什么时候启行?”太子问。
康熙:“二月份。对了,你找朕是不是有事?”
太子说明来意。
康熙看了看太子,感慨道:“你有心了。朕年前也在琢磨这件事,过几天胤和胤祥去晋北,你来安排。”
太子出了乾清宫就往南边去。而他还没出午门,王以诚就向康熙禀报:“不出皇上所料,殿下去户部了。”
“他真是着急。”康熙沉沉叹了一口气。
王以诚下意识看梁九功,师傅,皇上啥意思?
“太子爷忧国忧民。”梁九功道,“奴才觉得殿下身子骨不见好,跟这点有关。”
康熙:“朕何尝不知。”
“那您不如给太子爷找几个帮手。”梁九功道,“八爷,九爷,十爷,十一爷,十二爷,手上都没多少事。”
康熙沉思一会儿:“也不是不可行。”
第156章上天眷顾
什么地里种什么庄稼,太子不知道,这事只能交给户部懂农事的官员。他下午又正好没什么要紧的事,从乾清宫出来便直奔户部。
户部诸人大多是经过科考上来的,以前只顾得读书,耕过田的人寥寥无几。甭说关中贫瘠之地如何改善,他们当中有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