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历史厚重的道外(1 / 1)

加入书签

到第三天,万峰自己去了一趟大林子李长河家,主要是感谢李长河对自己弟弟妹妹的保护,当然借口是看看李长河的老子。

万峰花了几十块钱带着重礼,午在李长河家吃的便饭,喝了不少酒。

吃完饭腾云驾雾一般地回来了,到家躺到炕呼呼大睡。

栾凤这几天收获不小,学会了蒸馒头做面条面片汤。

只不过她掌握不好用面碱的多少,蒸出的馒头带着不少黄点。

母亲把栾凤蒸出的馒头差点吹成早年进贡皇宫的贡品,对碱大了这事实视而不见。

“这碱大了!”万峰忍受不了母亲盲目的吹嘘,忍不住说出了关于馒头的真相。

“谁说碱大了?我蒸的好。”

这不是瞎说能听出来吗,老妈你是原则和立场呢?

万峰把馒头的黄点剥掉,专门吃不黄的地方。

吃饭的时候栾凤偷偷地挠万峰的脚心。

万峰看着栾凤用挠完他脚心的手拿馒头吃饭,他故意不提醒她他好几天没洗脚了。

嘎嘎!

两人在家住了五天,第六天要启程回去了,算来时在路的三天,他们已经离开洼后十天了。

这一次万峰的母亲和父亲送出了很远,一直送到大林子地界才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

早晨六点客车到吴县客运站,八点坐客车去向龙镇,到了龙镇又马不停蹄地了火车。

早晨他们还在四十二队,下午三点多他们已经在通向哈宾的火车了。

第二天早晨他们在哈宾站下了火车。

这趟列车有点晚点,原本应该六点半左右到哈宾站,现在已经七点多了。

虽然三月旬的气温已经回升了不少,但早晨依然还是气温凛冽。

哈宾的大街已经过了下班的人流,不过依然有不少人行色匆匆。

蒋明现在可不行色匆匆了,不但不行色匆匆早晨连早餐都不做了。

此时正在自家的院子装模作样地锻炼身体,一抬头看到了走来的一对男女。

“握草!你们两个怎么来了?我说今天早晨我怎么右眼皮老跳呢!”

“右眼跳灾左眼跳财,蒋叔,你这意思我们俩是那灾星呗?”

“我这是激动的口误,那应该是左眼跳了。”

这眼跳还带左右转移的?

“进屋进屋!”蒋明把万峰和栾凤请进了屋。

“婶子呢?”

“去早市卖衣服去了。”

“那你咋不去呢?”

“我现在负责进货和卖高科技的东西,服装和鞋不归我管。”

这分工倒是挺明确的。

蒋明嘴里所谓的高科技产品是电子表和录音机。

“你这阵子没到红崖去?”

“你不是告诉你和栾凤在三月旬有可能不在家吗,告诉我们这些进货的若是拿货电子表和录音机三月旬不要来,所以我没去。”

没去对了,你若是拿服装和鞋去了当然没问题,拿电子表和录音机万峰不在你找谁?

“我回家了,我母亲要看看栾凤长什么样,她非常担心我找一个缺鼻子少眼睛的怪物回去。”

栾凤在一边翻白眼。

“路径哈宾的时候我想带她看看哈宾的风景,到目前为止红崖是她去过的最大的城市了。”

“这不扯吗,现在的哈宾有毛看头呀,那你们是打算先休息休息还是现在出去溜达?”

“现在出去看看吧,要是实在没意思晚我们坐车回返。”

“那咱们先去道外吧,到哈宾不看看道外不会全面地了解哈宾的历史。”

哈宾这地方万峰一世只经过没有进入过,对这座北方名城的了解连纸面阶段都没有,蒋明说去哪儿去哪儿了。

蒋明锁好门三人到了大街坐了开往道外的也不知多少路的电车。

“哈宾以前只有东西两个老区,是道里和南岗,那时这两个地方都是毛子,属于哈宾最繁华的地方,道外因为不属于毛子的势力范围,这里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很多民族工业都是在这里兴起的…”

到了道外,蒋明像个导游一样给万峰和栾凤讲诉哈宾的历史。

在东铁路东侧,居住的是国老百姓,那些闯关东的东山、北河两省的移民,来到旧名傅家甸的道外区,投亲靠友合伙投资兴办商业店铺,这些人不但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思想也较开放,这为他们后来接受毛子艺术奠定了意识形态的基础。

20世纪20年代,成长起来的民族资本家在道外腹地置地,参搬起对面华丽的西式建筑,并用国传统特色的饰物对建筑改造。于是一系列“巴洛克”式的立面造型,出现了蝙蝠、石榴、金蟾、牡丹等有吉祥意义的式图案。

后世,这种风格被一位小鬼子学者赋予了“华巴洛克”的名字。

这是道外的历史。

万峰和栾凤在靖宇街看到了很多带着浓厚历史痕迹的西结合式的建筑,大道两边几乎都是这种西合璧楼层不高的建筑,一栋挨着一栋,弥漫出一股沧桑的古朴气息。

如在一九二零年存在的大罗新环球货店,现在看来不过是一栋四层高的建筑而已,但是那种厚重感还是让人有肃然起敬的感觉。

还有纯化医院、亚金行等等。

最后来到哈宾当时最大的跳蚤市场。

这个市场在割尾巴年代成了历史名词,从七九年知青回城央开放农村集市后这里也又重新兴隆起来,现在已经形成了相当不错的规模。

这里的统称叫老物件交易市场。

万峰在这里看到破旧的小人书,一些写着抗美援朝和山下乡字样的搪瓷缸子以及一些不知道是什么动物的骨头和不知真假的古董等。

当然这里也夹杂一些新鲜的东西。

“我经常在这里卖电子表和录音机啥的,每天都有收获,可以这么说已经有好几个小贩子从我手里分货了。”蒋明洋洋得意地说道。

八二年来说,这里确实是个较适合做生意的地方,而且是适合做各种生意的地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