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77(1 / 1)

加入书签

和势力可见一斑。

说不定这仙客来就是晋王的,肖家大爷脑中闪过这样一个念头。据他所知,这仙客来背后的人十分神秘,且势力极大,无人敢惹。

很快就有人上了茶水、果子、点心盘,大家也都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这个雅间极大,占据了整个三楼的一半,妇人们和孩子坐在这边,几个男人则是另一边,倒是并不显吵闹。

互相认识过后,瑶娘便招呼大奶奶二奶奶,和庆王妃及两个孩子吃果子、点心。今日人多,所以肖家大房二房只带了大些的孩子出来,小的都留在家里,和小宝他们一样。

男人那边似乎在说什么话,瑶娘远远看去,心里猜测莫怕是在说庆王妃的事。时至至今,瑶娘也不清楚晋王对庆王两口子的打算。

就在这时,外面的夜空突然亮了一下,紧接着响起几声咻、咻、嘭嘭嘭的声音。

肖家的两个孩子当即跳了起来,一改方才的文静内秀,大声嚷道:“爹,娘,烟花!”

说着,就往窗边撒丫子过去了。

大家都站了起来,去了窗边。

天地似乎一下子就呈现在眼底,暗蓝色的夜空,高悬的明月,繁星点点。而比之更加璀璨的是不远处的夜空中,绽放的一朵朵银花。

人声喧天,以肉眼可见的程度,瑶娘看见下面街上有无数的人往那处涌去。

‘咻嘭、嘭、嘭’,烟花的爆响声不绝于耳。

与此同时,夜空中开始上演一幕幕美丽的画儿。

各种颜色,各种形状,那些烟花有的像火球、有的像银蛇、还有的像一朵朵盛开的各色菊花,美丽极了。

第一批烟花刚有消散之色,又有大批烟花从天上倾泻下来,形成了银色、金色的瀑布,壮观得让人叹为观止。其中更是夹杂着各式各样形状与颜色的烟花,美得让人窒息。

“好美啊!”瑶娘道。

一只大掌握上她的手,她一时情难自禁,靠在他的胸前。

恨不得这一幕永远不要过去,此刻便是天长地久。

就在大家都沉醉在烟花之美的同时,街角处有一个人正仰首看着这里。

庆王一路跟着肖家人走过来,无数次想上前,却又却了步。

他仰首看着庆王妃在流光下绝美的脸,各种情绪交缠在心间。他并没有发现,在他身后不远处也站着个女人,只是那个女人却是看着他,眼中闪过种种情绪,最终归于沉寂。

她从怀里掏出一样东西,递给身后那个人。

“把这东西交给他。”

此人眼中闪过一抹诧异,“你终于想开了。”

她没有说话。

上元节的余韵还未散去,京中又被一片浪潮席卷。

春闱就在二月,京中开始聚集大量从各地而来的举人学子,到处客栈酒楼民居,甚至寺院,都人满为患。

京城里十分热闹,走到哪儿都能听见有人在谈论春闱之事。弘景帝钦点了礼部侍郎萧为这一科主考官,另一名副考官则是翰林院掌院学士田。

两人都是德高望重之辈,主持这一科的春闱,自是无人辩驳。

春闱开考在二月九日、十二日、十五日,每场三日,一共考九天。俗话说,进一场贡院,脱一层皮,可见一斑。

不过十年寒窗读,一举成名天下闻。读了一辈子的书,有人甚至考到白发苍苍仍旧不放弃,不就是求得这一日。所以哪怕前面刀山火海,也是无数人争前恐后。

不过这一切都与晋王府没什么关系,晋王依旧还是每日照常去工部点卯,到了时间下值。

二月下旬,春闱结束。

可京中的浪潮依旧还没有散去,甚至比之前更为热闹。会试放榜在三月,聚集在京中的这些考生,都是要等到放榜后,才能定夺是走是留。

如今春闱既已罢,这一科考得什么,又是什么题,自然为广为人知,不了有人将自己所做的文章原样抄写,互相印证,广为流传。而各处酒楼酒肆少不了有众多考生汇聚一堂,谈论长短,研讨各家文章。

其实经过这么长时间,能登科及第会有谁,大多考生心中都约莫有些数,即使猜不了十成十,七八成却是没问题。

可就在这时候,却出事了。

而事情兜兜转转,查到最后竟和庆王扯上了关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第163章

其实事情方一开始,不过是个考生酒后失言,说是早就知道这一科的试题,定是登科及第,不在话下。

起先大家只当是他吹牛,毕竟此人若是成绩优异也就罢,偏偏其在乡试中也不过就挂了个末尾。一般这种人来参加会试,都是默认白考一年,不过是来长些经验,以图下次。

这样的人竟敢放言自己一定会登科及第,简直贻笑大方!

当时在场有不少考生,大多都是喝得醉醺醺的。有人不信,哈哈大笑骂此人吹牛,没少嘲讽于他。有人惊疑不定,也有人信了,不过信了的人却是讳莫如深。且不论这些,到了会试放榜这一日,此人果然榜上有名,考中了贡士。

这一但考中贡士,过了四月殿试,再不济也是个同进士出身,此人的前程已是板上钉钉。而与之相反却有许多公认的饱学之士,榜上无名,名落孙山。

最为可笑的是,与此人同乡试被点为解元的落了榜,偏偏这挂车尾的及了第,简直让人摇头三叹,直道世道不公。

其实早在春闱前后,便有小道消息私下风传考场关节颇多,就不提什么拜干爹,拜门下,甚至有人私下售卖考题,非一般人不能买到。只是大家都不相信,偏偏又发生了这样的事,不得私下议论此事的越来越多。

同时又另闹出一事,乃是一名江西籍举子大闹说是有官员受了他的钱财,却没取他,这事情就闹大了。

弘景三十三年,注定是个多事之年。

三月初二这一日,数百名应试落第的考生相携去了位于东城国子监大街的孔庙。

问他们干什么来着,自然是哭文庙。

历朝历代就没少发生过科场舞弊大案,这科举关系的是朝廷命脉,更关系着无数人的利益,不了有人在黄白之物面前乱了方寸,行他个一二方便。

前朝也曾发生过一次众学子哭文庙之事,不过那是乡试,取的不过是举子。即是如此,那场科举舞弊大案也牵连无数,许多高官纷纷落马,斩首的斩首,抄家的抄家。

如今在自己在位时,出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丑事,弘景帝听到这一消息后,龙颜大怒。

也是这些个考生太损,大抵也是打着破釜沉舟之心。

哭文庙?那可是要在史书中记载,只有那君主昏庸,朝廷无道,科场黑暗,让芸芸学子们上告无门,才只能去找孔圣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