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杨媛的小心思(1 / 1)
她说的头头是道,且自进门以来,所说也的确都是在为自己好,杨娴不是个不识好歹的人。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这事儿的发展,其实出乎她的意料和预想。
她不哭不闹的质问谢汲,只是为了叫他对自己的愧疚更浓三分,他心里若早没了杨媛那最好,可要还有那份儿心,就像是她进京前和青萝说的那样——谢汲是君子,错不在她,是他先对不起她的,休妻的事情他干不出来,也还会在今后漫漫人生路上,十分敬着她。
而她要做的,就是叫他把这份敬重,更牢牢的刻在心头,一时都不敢忘!
只是她没料到,他听了那些话,转头就走,竟是去兄嫂面前诉苦搬救兵的。
要是细说起来,她心里还有隐隐的欢愉和甜蜜。
他想着搬救兵来劝她,连丢脸挨骂都顾不上了,也许,真的像魏姒说的,他早没了那份儿心,是想一心一意跟她把日子过好的。
不过这些,她绝不会在魏姒和谢拂面前表现出来就是了。
说她心思重也好,说她jīng于算计也罢,她和杨媛之间,真的已经势成水火,若不借机好好打压杨媛一番,她还只当这谢氏门中,真无人为她杨娴撑腰了!
早上魏姒对待杨媛的态度,她是看在眼里的,目下看谢拂这样
她平着嘴角,皮笑肉不笑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我也不怕跟二嫂交代清楚,这事儿大嫂也知情,其实我今次能跟着婆母进京,还是杨媛的功劳。”
魏姒咦了声:“这话怎么说?”
“她是我娘家的嫡姊,我同夫主异地而居,终究不成体统,只是我自己不能在婆母面前说,大嫂就是有心帮我,这话也lún不到她开口。这趟杨媛到陈郡,是她跟我说,有法子叫我进京和夫主团聚,但是有个条件。”
她这么一说,连谢拂都醒过味儿来:“合着她到阿娘那里说一通大道理,叫阿娘不得不放你进京找三兄,但是你得带她一起进京,是这样的?”
杨娴点点头:“而且她要的,并不只是这样。”
她顿了下,深吸口气,见魏姒和谢拂两个眼巴巴的看着她,整理了一番心绪,才娓娓道:“她新丧后想再嫁,但是我阿耶当年将她许了彭城曹氏,这是在算是低配了她,她大约心里一直不满意。这回她说不想再叫阿耶做这个主,况且二嫂该知道,丧夫再嫁,本来也配不了高门士族了。”
“那她想干什么?”魏姒几乎是一字一顿,咬着牙问出来的这句话。
这种事情,在她看来,简直是匪夷所思的。
她活了二十多年,就没见过这么没脸没皮的人,看来从前还是小看了杨媛,这个人,居然能不知羞耻到这种地步。
杨娴抿了抿chún角:“她说要我带她进京,回头在建康城,她若有了看中的郎君,叫我替她成全,其实她说的也不隐讳,说穿了,哪里是叫我来成全她,到时候,还不是要二兄和三郎他们出面,等说成了,再送信儿回弘农,告诉阿耶就是了。真到了那地步,阿耶还会不同意吗?”她摇摇头,“她这主意倒是很正。”
魏姒牙根儿打了个颤:“你这个嫡姊——”她吞了口口水,一时之间竟找不出话来形容杨媛。
谢拂也觉得惊愕不已,呆若木jī的坐在那里,连握着杨娴的手,都松开了来。
杨娴又是一声长叹:“隔天我听到她说三郎的事,打从那时候起,我就明白,她意并不在建康中的士族郎君。”
魏姒猛地回了神:“她意在三郎不成?”
“难道不是吗?”杨娴抬手掖鬓边碎发,有意无意的扫魏姒,“二嫂不要忙着吃惊,静下心来,就知道我说的是有道理的。其实我想了,那天我听见的话,大抵并不是意外,应该是她刻意为之,算好了时辰,同金玉主仆两个演了场戏,做给我看的而已。”
“那她就不怕”
“她怎么会怕呢?”魏姒的话没说完,杨娴就打断了她,“不然她做什么不闹到婆母面前?三郎这样的心思,叫人不齿,更是对不住我们弘农杨氏的,拿了这个短处,她想干什么事儿,阿公不替她周全?她想高嫁,若得阿公出面保媒,还怕有不成的吗?何至于要来指望我,指望二兄和三郎。”
这道理不错的,这算是个把柄,可大可小,也许有人听了,一笑置之,只道这不过是谢家郎君年少时的一段风流往事,更何况,那时候谢汲和杨媛,什么都没发生过,甚至连面儿都没见过。
可怕就怕,有心人拿捏住了,往死里参奏,到那时候,三郎和日子不好过,还要连累在京中的两个兄弟,估计连阿公也少不了往建康城送请罪的折子。
教子无方,也是个可大可小的罪名。
即便是这些都不提,这事儿也是谢家不地道,真闹开了,杨媛凭这个,要什么不能够呢?
天下的士族多了去,不卖阿公面子的,估计一只手都数得清楚,只要杨媛不是那么心高气傲的要做大宗长媳,十之八九都能办成。
魏姒暗暗心惊,惊叹于杨媛的好算计,却又觉得这样的人,实在可怕。
他们这些人,个个有自己的算计,也个个心思重,可没有谁,会这么不择手段,躲在暗处,搅弄风云。
“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魏姒拧了眉,见杨娴比她们刚来时平静了很多,稍稍松了口气,“三郎那里她一定指望不上,且我不怕你听了难受,说句实在话,就算三郎在我和二郎面前扯了谎,时至今日,他照样放不下杨媛,那也都不顶用。别说舅姑那里不容他胡闹,就是二郎这一关,他就过不去。你在陈郡时,大嫂应该跟你说过一样的话吧?”
杨娴没点头,也没摇头。
孔清淮没说过,但是她听得出来孔清淮的意思。
她想了很久:“我现在也没了主意。原本不打算问三郎的,怕他恼了我,闹得不可开交,我收不了这个场,到最后吃亏的,只能是我自己。可是今天见了他,他又”她咬咬牙,眼眶红了红,“他说叫我留下来,不再回陈郡,我抑制不住的就会想,他想留下的人,其实并不是我,要是杨媛没跟我一起进京,也许我在建康待上小半个月,等小幺生辰过了,他还会劝我跟婆母回陈郡去。所以所以我没忍住,就全说了。”/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