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5 章(1 / 1)
,凡目睹两名高级指挥官将被带往安全地带的官兵情绪一落千丈。一位目击者回忆说,那是“一枚实实在在的重磅泄气弹。”
5
在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召开了一次晨会。福雷斯特谢尔曼海军上将非常关注长津湖边的陆战队,坚持要求下令给麦克阿瑟,将第10军撤至朝鲜半岛蜂腰部建立协同作战的防线。然而柯林斯和布雷德利仍不情愿给麦克阿瑟下达战术命令。布雷德利认为,突出部战役期间,假如马歇尔对艾森豪威尔下达类似命令,会引起什么样的混乱呢?不过,他们同意给麦克阿瑟发去如下电文:“关于第8集团军和第10军的协调以及第10军的位置你有何计划?在我们看来10军各部队已突出在外。”
这意味着要建立一条横贯朝鲜半岛的连续防线。麦克阿瑟回电告知,任何这样一条防线,根据防线长度和现有部队数量,都是“不切实际的”。作为替代方案,他将把10军撤至咸兴-元山地区。这一肆无忌惮的顶撞,激怒了布雷德利。他觉得麦克阿瑟把三军参谋长“当成一群毛孩子。”
沃克29日东京会晤后返回西部前线,当即下令全线撤退。良好的公路寥寥无几,于是他指示第2师扼守清川江南岸,直至25师渡江完毕。
正午,坐落于军岳(音译)的2师师部获悉,一支卡车运输队遭到中国人伏击。凯泽将军判定为小规模搔扰,派遣一个侦察连前去清道。侦察连被击退,凯泽又派出一个坦克排,外加一个步兵连。然而公路仍被封锁,运输车队仓惶后退,道路灾难xing地堵塞了。
此时,第10军普遍对沃克过早撤出战斗进行非难。这些批评者有所不知,他此举是为了拯救已坠入máo zé dong的陷阱的部队。问题是,他的命令下达得是否及时?
第22章 “在yin间你没法扩大力量!”
作者: 托兰
点击: 2826 投票: 8
(1月28日-29日)
1
在长津湖西侧,美陆战1师第5和第7团仍被围困在柳潭里,急需补养和援军。在此危急关头,史密斯将军下令组成一支特遣队。该部队将撤离古土里,向北杀出一条直通下碣隅里的血路,从而为这两个正遭围攻的团开辟一条补给线,并增援下碣隅里的守军。特遣队由切斯特普勒的陆战1团属下3营的乔治连组成,卡尔 西特上尉指挥,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突击队和美7师第31步兵团的贝克连为后援。这些美国兵随后将从下碣隅里向西,奔赴长津湖东侧,解救那里被困的战友。这支922名士兵的队伍由普勒上校组织,jiāo给英军指挥官道格拉斯德赖斯代尔中校统率。德赖斯代尔曾请求美国海军陆战队予以协助,史密斯将军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将手下的这支由14名军官和221名士兵组成的身经百战的队伍供他调遣。
由于中国军队的猛烈抵抗,行动受到延误,令人不悦。德赖斯代尔特遣队直到11月28日下午1点55分才开始出发。队伍以17辆坦克为先导,陆战1师1团的乔治连紧跟其后,英军第41突击队、美军第31步兵团贝克连、师部人员和后勤部队及12辆坦克殿后。队伍的阵式颇为壮观,除坦克之外,还包括有141辆其它车辆,但是,由于西特上尉指挥的海军陆战队员不久便遭到了来自位于道路右侧的房屋和战壕中小股武装力量的qiāng弹袭击,部队的行进速度很慢。
然而,随着坦克爬过弹坑和翻过路障,队伍还是在缓慢地移动。步兵们不时得跳下卡车,扫除中国人的顽强抵抗。当德赖斯代尔特遣队于4时15分停下来的时候,他们只前进到古土里以北约4英里的地方。
德赖斯代尔、西特同坦克军官们碰了头,坦克军官们认为,他们能够强行闯过至下碣隅里剩下的7英里路程,但由于道路状况和中国人的抵抗日益增强,卡车将会遇到麻烦。德赖斯代尔明白,继续北进无望,于是,他命令西特掉转车头返回古土里。德赖斯代尔用无线电与史密斯将军取得联系,后者命令他,无论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也要继续前进。援军一定得到达下碣隅里,以解救长津湖两侧的部队。当西特和德赖斯代尔听到这一无线电发来的命令时,他们面面相觑,默默无言。命令必须服从。
在实施这项艰巨的回撤军事调动期间,有小股武装从东面向其开火,陆军上士罗科朱洛站在一辆卡车上,端着一支 50毫米口径的机qiāng还击,帮助掩护车队。朱洛在美国海军陆战队中早已是一位闻名遐迩的传奇式人物,他的战友对他都很畏惧,这甚至超过了他们对中国人的畏惧,罗基曾向他的士兵保证说,任何子弹都打不死他。不久,电台就传来了普勒上校直接发布的命令,不管多大代价,部队必须按预定计划向北前往下碣隅里。德赖斯代尔心里明白,他只有服从。卡车再次掉转车头。这时,德赖斯代尔命令坦克指挥官,把坦克散置于队伍中间,用坦克火力为卡车提供掩护。随后,他又下令每辆卡车须配备两名驾驶员,要将被击中的车辆推置路旁,以保证纵队的前进。此时,步兵与师部直属部队混杂在一起,指挥控制非常困难。命令相互冲突,队伍被迫暂时停止前进。
待坦克加满了油,等了很长时间后,他们又开始前进,但在黄昏时分,他们遭到了来自道路两侧的pào火袭击。西特乘坐的吉普车被摧毁。幸运的是,朱洛在他身后的卡车中,他放慢车速,西特乘机跳到了卡车的脚踏板上。他们开始觉得就要突出重围时猛烈的pào火再次袭来,西特一下跳到路上,朱洛紧随其后,但是一排机qiāng子弹击中了他的腹部。
“全体下车!”西特吼道。这时,周围的士兵成片地被撂倒,但西特一人却似乎是被一张无形的盾牌保护着。“给我顶住!shè击!”他高声叫道:“大家背靠卡车,不论发现目标与否,给我打!”
他走到前面去找德赖斯代尔,“我中弹了,”这位英军第41突击队队长说道,“现在你来指挥。”
西特,这名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排长、荣膺过“银星”勋章的英雄此刻也惊恐万分,“那好吧,”他勉为其难地答道,“我来对付这一切,我得用坦克火力作掩护。”
西特步行回来找他的上士,有人告诉他朱洛死了,他的勤务兵也中了弹。于是,他下令把所有伤员都抬到卡车上。对此有人反对。“这我不管,”他说道,“我们得把每个人都带上。”他冲向一辆坦克,用手里的卡宾qiāng敲打着,塔盖打开,有人探出头来窥视。他冲那人说道:“在我们的右侧有一条铁路道基,我要求你们沿着那儿开火,你们要尽最大努力给我们提供火力掩护,因为我得让这支队伍前进。”
他跳上一辆卡车的车座旁,命令它向北开。终于,下碣隅里映入眼帘。他们来到了道路转弯处,他看到了许多巨大的帐篷,那是美军的帐篷。“喂!伙计,”他自言自语道,“我们成功了。”突然,从帐篷里冒出了中国军队发shè的qiāng弹,qiāng弹如雨点般地倾泻在士兵头上,队伍大乱,有几辆卡车被摧毁。西特下令,所有卡车和士兵必须全力以赴,构成环形防线。
他原以为整个队伍全都跟着他呢,可是,大约有50名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突击队的士兵、美军第31步兵团的大部和差不多全部的师部人员及后勤部队落在了后面。不久,这批人员又被分割成一大群和三小群。最大的一群士兵距下碣隅里最近,它由135人组成,约翰麦克劳林少校指挥。麦克劳林少校是美军第10军与海军陆战队的联络官。这支队伍的组成非常杂乱,它包括美军第21步兵团的士兵、一部分英国海军陆战队第41突击队队员、美国海军陆战队宪兵、后勤部队士兵以及一名叫弗兰克诺埃尔的美联社摄影记者。身陷重围的士兵们仅有一门75毫米口径的无后坐力pào,外加几支卡宾qiāng、m-1型机qiāng和一些手榴弹。
霎时间,卡车燃起了大火,中国军队发shè的迫击pào弹铺天盖地地从四面八方落了下来。军号声、哨子声和中国士兵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不久,此地便以“冥火谷” 很快闻名于世。到凌晨2时,麦克劳林手下的士兵几乎弹尽粮绝。美军的无后坐力pào已毫无用武之地,pào手死的死,伤的伤。美军曾两度将发shè这种极具杀伤力的迫击pào的中国pào手逐离pào位,但是,他们又杀了回来,美军伤亡惨重。摄影记者诺埃尔跟两名士兵自告奋勇,顶着密集的pào火去搬救兵,然而,他们刚走出一百多码的距离,就当了俘虏。幸运的是,敌军的火力渐渐弱了下来,并且在凌晨3点过后不久突然中止了。
在距麦克劳林队伍以南约 300码的地方,师汽车运输军官亨利西利少校正同幸存下来的两排美军和几名海军陆战队员躲在排水沟内,筹划构筑环形防线。此刻,克雷格将军的副官、美海军陆战队的约翰巴克中尉正与15名师部直属部队的士兵处在离排水沟约30码的地方,他只是听到照明弹的bàozhà声及远处传来的qiāng声。这时,在一座熊熊燃烧的农舍附近,有个人朝他这边走来。“大家别开qiāng!”他喊道。很快,他发觉来人身披一件美海军陆战队的风雪衣。“举起双手,过来!”他命令道。
当来人越过铁路道基时,巴克发现,这是陆战1师军需处的一名上士。上士透露,他的队伍一小时前已全部被俘,所有士兵几乎全都受了伤,但是,中国军队在照料着他们。一名会讲英语的中国军官命令他过来劝降。
“我们就是不投降!”巴克说道。
此刻,南边发生一阵sāo动,打断了他们的谈话。几分钟后,西利少校带着俩人出现在他们面前。西利的右手刚打出一发子弹,手尚在微微地抖动。巴克立即向西利简要地汇报了一下情况,然后说道:“现在你是最高官员,我们必须做出最高决定,你下命令吧。”
“我去和中国人谈判,以争取时间,”西利说道。与此同时,巴克将做突围的准备。于是,西利带着那名上士去与中国人谈判。他刚一离开,巴克就与师情报官员迈克尔卡普拉罗上尉开始组织士兵突围。10名战士负责帮助伤员,其余4名战士与巴克担任前锋。15分钟后,西利孤身一人返了回来,他对巴克说:“限你10 分钟内投降。”中国军队将随后发起攻击。
巴克引路,士兵们以环形防御阵式尾随其后,他们朝宽约60码冰封下的长津湖撤退。开始过江时,由于担心冰层不坚,巴克非常小心。不过,河面冻得很坚固,他们安全地抵达江对岸,并未遇到巴克原以为的机qiāng扫shè。队伍里的其他士兵步步紧跟,只几分钟,全体人员便沿着一座长满松树林的陡峭山脊爬了几百英尺高。这时,迫击pào弹落在了他们原来的掩体上,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呐喊声以及pào弹bàozhà弹起的烈焰。他们看到,中国军队推过了他们原来的阵地,开始朝长津湖方向前进。
巴克的人马竭尽全力,攀上了山顶。就在他们停下喘息的当儿,巴克中尉听到了中国士兵在山坡上穿过guàn木丛的声音。巴克思忖道,只要他们能坚持到天亮,他们或许就有救了。然而,当接近山顶时,他们听到声音越来越大。巴克同英国突击队的队员商量了一下,他们一致决定在同一高度沿山脊向南进发。
与此同时,英军突击队的另一位人物安德鲁康德lun也被困在公路东侧的排水沟内。他的中尉曾请求士兵自告奋勇,回古土里去搬救兵。这种情形无异刚出狼窝又入虎xué,但是,康德lun,这个出身于工人阶层的苏格兰人却认为,他不妨试一试。他与另外11名士兵一起行动。他们沿排水沟匍伏小跑,寻找越过公路的安全地带。此刻,公路被燃烧着的卡车烈焰映得雪亮,迫击pào弹与照明弹纷至沓来,整个世界形同白昼一般。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地面,凛冽的寒风不时扑打在士兵们的脸上。最后,他们决定一同越过一处开阔地。前面8个人过去了,可是,当lún到康德lun时,子弹如雨点般地扫shè过来,他与剩下的两名士兵缩作一团,等了很长一段时间,真像呆在一个马蜂窝里似的。待他们穿过开阔地,抵达安全地带的时候,他们的战友已经起程了。
三人商定,设法赶上其他战友。他们向南行,由一名军士前行,康德lun殿后。就在他们行至一棵大树附近时,只听一声qiāng响,那名军士应声倒地,当场死亡。随后,他们听见小河对面有人讲话,说的是美语。原来是美国佬qiāng杀了那名军士。
康德lun大喊着解释他们是自己人。他怒气冲冲地喝道;“你们qiāng杀了我的弟兄!”美国人叫他们出来亮相,康德lun喊道:“别开qiāng!我就出来。”康德lun跟那名戴贝雷帽的军士不同,他头上戴的是一顶美军的钢盔,这是他从一名阵亡的美国佬那儿拣来的,因为他觉得贝雷帽不能抵挡子弹的shè击。他疲惫地走出guàn木丛,与同伴一道跨过了那条冰封的小河。
“你最好和我们呆在一起,”一名美军上尉说道,“再过几小时天就亮了,他们会为我们派卡车来。”
康德lun与同伴同意,再想往前走是不行了。他们浑身上下湿得jīng透。康德lun脱下靴子和袜子,将其挂到树枝上晾干。他一面默默地祈祷但愿他的脚不致冻伤,一面期待着黎明的到来。
此刻,麦克劳林少校已认识到,他的队伍很快便要面临一场灾难。能够参加战斗的士兵仅有40名左右,除了投降,他们别无选择。他请求队伍出一名自愿人员,同一名朝鲜翻译一道,去与中国人谈判。看到没人答腔,吉拉摩托瓦中士,一位墨西哥淘金者的儿子,自告奋勇
↑返回顶部↑